表單大師 做網(wǎng)站濟南頭條今日新聞
文章目錄
- 一、" 將欲取之、必先予之 " 策略
- 1、魏桓子 割讓土地
- 2、資治通鑒原文分析
- 二、" 將欲取之、必先予之 " 類似的原理
- 1、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 - 周書
- 2、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,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 - 道德經(jīng)
- 3、將欲毀之,必重累之;將欲踣之,必高舉之 - 呂氏春秋
- 4、鷙鳥將擊,卑飛斂翼;猛獸將搏,弭耳俯伏 - 六韜
- 5、夫攻強,必養(yǎng)之使強,益之使張。太強必折,太張必缺 - 六韜
一、" 將欲取之、必先予之 " 策略
1、魏桓子 割讓土地
智瑤 ( 智宣子 ) 從 韓康子 ( 韓虎 ) 那里 " 訛 " 了一座 " 萬家之邑 " , 然后又向 魏桓子 ( 魏駒 ) 索要土地 ;
魏桓子 不想給 , 但是 魏家的家相 任章 思考的方向 是 :
- 智瑤 向 其它貴族 索要土地 , 所有的貴族 都會害怕 , 這樣 智家 就會 走到所有人的對立面 ;
- 魏家 將 土地給了 智家 , 滿足其要求 , 降低智家的敵意 , 智瑤必定會輕敵 ;
- 智瑤 輕敵 加上 與所有人都敵對 , 這樣才有機會打敗智瑤 ;
魏家 絕對不能 單獨 與 智家 開戰(zhàn) , 必須是 所有 貴族聯(lián)合起來 , 與 智家 開戰(zhàn) , 這樣才能做到 " 以弱勝強 " ;
2、資治通鑒原文分析
資治通鑒原文 :
又求地于魏桓子,桓子欲弗與。
任章曰:“何故弗與?”
桓子曰:“無故索地,故弗與?!?/font>
任章曰:“無故索地,諸大夫必懼;吾與之地,智伯必驕。彼驕而輕敵,此懼而相親。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,智氏之命必不長矣。《周書》曰:‘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’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,然后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。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(zhì)乎!”
桓子曰:“善。”
復(fù)與之萬家之邑一。
原文的核心 就是 任章 的分析 :
- 無故索地,諸大夫必懼 : 智瑤 無緣無故 索要 土地 , 這會讓其他 大夫們 感到害怕 , 都會警惕并聯(lián)合起來對抗 智家 ;
- 吾與之地,智伯必驕 : 如果 魏家 給了 智家 土地 , 智瑤一定會驕傲自大 , 輕視 敵人 ;
- 彼驕而輕敵,此懼而相親 : 這樣 那些因為害怕而聯(lián)合起來的大夫們會更加團結(jié) , 而 只要 則會因為驕傲而輕視他的敵人 ;
- 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,智氏之命必不長矣 : 用 團結(jié)一致的軍隊 來對付驕傲輕敵的人 , 智瑤 的命運一定不會長久 ;
- 《周書》曰:‘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。’ : 《周書》中有這樣一段話 : 要想打敗他 , 就得先 幫助他 , 要想奪取他 , 就得先姑且給予他 ;
- 主不如與之以驕智伯,然后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 : 主公您不如先給他土地 , 讓他驕傲自大 , 然后我們可以選擇盟友 . 共同圖謀 智家 ;
- 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(zhì)乎 : 為什么偏偏要讓我們成為智伯的靶子呢 ?
二、" 將欲取之、必先予之 " 類似的原理
1、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 - 周書
資治通鑒 原文 中 , 任章 援引了 " 周書 " 的一句名言 : " 將欲敗之,必姑輔之;將欲取之,必姑與之 " ,
- 要想打敗假想敵 , 就先幫他 ;
- 要想從 誰 那兒占 便宜 , 就讓他先占一點便宜 ;
下面介紹幾個類似的原理 ;
2、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,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 - 道德經(jīng)
老子 " 道德經(jīng) " 中也有一段話 : " 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,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;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;將欲奪之,必固與之。 " ;
- 想要收斂它,必先擴張它;
- 想要削弱它,必先加強它;
- 想要廢去它,必先抬舉它;
- 想要奪取它,必先給予它。
這是一種通過反向操作來達(dá)到預(yù)期目的的策略。
這種策略的核心是 先讓對方放松警惕,甚至產(chǎn)生錯誤的判斷和行動,然后再出其不意地采取行動,從而達(dá)到自己的目的。
該策略被廣泛應(yīng)用于政治、軍事、商業(yè)等領(lǐng)域。
3、將欲毀之,必重累之;將欲踣之,必高舉之 - 呂氏春秋
" 呂氏春秋 " : 將欲毀之,必重(chóng)累之;將欲踣(bó)之,必高舉之 ;
- 想要毀滅它,必先讓它背負(fù)沉重的負(fù)擔(dān);
- 想要絆倒它,必先把它高舉起來。
這種策略的核心是 先讓對方陷入一種看似有利的境地,實際上卻是在為其設(shè)置陷阱。通過讓對方承擔(dān)過重的負(fù)擔(dān)或過高的期望,使其在面對壓力時無法承受,從而達(dá)到毀滅或絆倒對方的目的。
4、鷙鳥將擊,卑飛斂翼;猛獸將搏,弭耳俯伏 - 六韜
兵姜子牙 " 六韜 " : " 鷙鳥將擊,卑飛斂翼;猛獸將搏,弭耳俯伏;圣有將動,必有愚色 " ;
- 鷙鳥將擊,卑飛斂翼 : 當(dāng)猛禽準(zhǔn)備發(fā)起攻擊時,它會低飛并收起翅膀,以降低自己的姿態(tài),隱藏攻擊意圖,使獵物不易察覺。
- " 猛獸將搏,弭耳俯伏 " : 猛獸在準(zhǔn)備撲擊獵物時的狀態(tài)。它們會豎起耳朵,俯身貼近地面,以降低自己的存在感,同時更好地觀察和判斷獵物的動向,為接下來的攻擊做準(zhǔn)備。
- " 圣有將動,必有愚色 " : 圣人或智者在采取行動前的獨特策略。他們不會顯露自己的聰明才智或真實意圖,反而會故意裝出愚鈍的樣子,以迷惑對手,降低對方的警惕性,從而更容易地實現(xiàn)自己的目標(biāo)。
5、夫攻強,必養(yǎng)之使強,益之使張。太強必折,太張必缺 - 六韜
姜子牙 " 六韜 " : " 夫攻強,必養(yǎng)之使強,益之使張。太強必折,太張必缺 " ;
- 夫攻強,必養(yǎng)之使強,益之使張 : 意味著 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 , 不應(yīng)該急于削弱或攻擊 , 反而應(yīng)該采取一種看似 養(yǎng)育 的策略 , 使其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加強大 , 更加囂張 ;
- " 養(yǎng) " 并非真正的 培養(yǎng) 或 增強 對手的實力 , 而是通過表面的縱容或誘導(dǎo) , 使對手在自信與囂張中暴露出更多的弱點或錯誤 ;
- 太強必折,太張必缺 : 揭示了事物發(fā)展的必然規(guī)律 , 任何事物都有其承受的極限 ;
- 當(dāng)強大到一定程度時 , 必然會因為內(nèi)部的矛盾或外部的壓力而走向崩潰 ;
- 當(dāng)囂張到極點時 , 也必然會因為過于張揚而引發(fā)反噬 , 導(dǎo)致自身的缺陷或失敗 ;
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 , 應(yīng)該采取一種巧妙的策略 , 通過表面的縱容或誘導(dǎo) , 使對手在不知不覺中走向崩潰的邊緣 ;
#include "iostream"
using namespace std;
#include <algorithm> int main() {string hello = "Hello, World!";// 將字符串中的所有字符元素轉(zhuǎn)為大寫字母transform(hello.begin(), hello.end(), hello.begin(), toupper);cout << hello << endl;// 控制臺暫停 , 按任意鍵繼續(xù)向后執(zhí)行system("pause");return 0;
}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