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(wǎng)站備案值得嗎打廣告的免費軟件
中國古代詩詞史上的文人墨客眾多,著名的詩詞大家也不少,尤其是唐宋以來,可謂是人才輩出,從李白、杜甫到蘇軾、辛棄疾,從李清照、朱淑貞到納蘭性德等。
當然,在浩瀚的詩詞史上,哪個文人不想名傳千古,流芳后世?但不可能每個詩人都能成為“李杜”,每個詞人都能成為“蘇辛”的。
但這其中也不乏有像崔護、崔顥、崔郊這樣的詩詞文人的存在,可謂是因一首詩或詞名垂青史,也有像張若虛這樣的詩人,歷盡千年才被世人重視,一首《春江花月夜》成為詩歌史上“絕唱中的絕唱”。甚至更有甚者,像唐代詩人金昌緒存世詩作僅一首,卻絕對是世之佳作。
今天為大家精選25位因一詩便名垂千古,流芳后世的詩詞文人,每人一首經(jīng)典作品,足以讓他們也在中國的詩歌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!
1、崔顥《黃鶴樓》
《黃鶴樓》
【唐】崔顥
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余黃鶴樓。
黃鶴一去不復(fù)返,白云千載空悠悠。
晴川歷歷漢陽樹,芳草萋萋鸚鵡洲。
日暮鄉(xiāng)關(guān)何處是?煙波江上使人愁。
詩人簡介:崔顥(704年-754年),唐朝著名詩人,儒客名家,雖說他當時的詩名很大,但卻事跡流傳甚少,著有《崔顥集》,現(xiàn)存詩僅四十幾首,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這首《黃鶴樓》,被列為唐人七律之首。
作品賞析:千錘百煉方顯才子本色,游歷了天下才有黃鶴樓之偶然。這偶然注定也是必然。不知何年何月何日,我們只知崔顥登上了黃鶴樓,也寫下了《黃鶴樓》,君不見“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余黃鶴樓。黃鶴一去不復(fù)返,白云千載空悠悠……”
相傳,也不知何年何月何日,“詩仙”李白與“詩圣”杜甫也登上了黃鶴樓,被黃鶴樓美景引得詩興大發(fā)的李白,正想題詩留念時,忽然看到了樓上崔顥題寫的《黃鶴樓》,不看不要緊,一看“詩仙”也驚嘆“絕妙、絕妙!”
2、張繼《楓橋夜泊》
《楓橋夜泊》
【唐】張繼
月落烏啼霜滿天,江楓漁火對愁眠。
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
詩人簡介:張繼,唐代詩人,生卒年不詳,生平事跡不詳,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,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這首《楓橋夜泊》,這首詩不僅在中國是名傳千古,家喻戶曉,甚至在日本也有很大的影響。
作品賞析:這是一首羈旅詩,也是一首有景有情有聲有色的寫景詩,更是一首寫羈旅之思與家國之憂的寫愁詩。
詩人把情境與意境完美地結(jié)合,從“月落烏啼、霜天寒夜、江楓漁火、孤舟客子”那種濃郁的意韻到“城、寺、船、鐘聲”那種空靈的曠遠,再從“一靜一動”到“一明一暗”,甚至到“一邊一上”,把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抒寫的淋漓盡致,全詩給人一種“可感可畫、可聽可賞、可思可慮”的不言而喻的愁的無限感慨,愁的無限幽寂,愁的無限孤獨,愁的無限清冷。
詩人寫的不只是一種“輕愁”,而是一種“情味”,詩人寫的不只是一種“情味”,而是一種“神韻”,這種“神韻”卻又回歸到那種“輕愁”的無限境界中。
3、崔護《題都護城莊》
《題都城南莊》
【唐】崔護
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。
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(fēng)。
詩人簡介:崔護(772年-846年),唐代詩人,生平事跡不詳,《全唐詩》存其詩六首,皆是佳作,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這首《題都城南莊》,膾炙人口,千古流傳,作者也因此詩而贏得了千古不朽之詩名。
作品賞析:如果人生沒有遺憾,就沒有了所謂的“物是人非”的遺憾之美,在崔護的世界里,正是這種有著“尋春遇艷”中產(chǎn)生的“人面桃花”之美與“重尋不遇”產(chǎn)生的“不知何處去”的遺憾之美,才交織成了一種無緣錯過的美,正是這種遺憾成就了詩人千古流傳的無限悵惘之情的遺憾之美。
4、劉希夷《代悲白頭翁》
《代悲白頭翁》(節(jié)選)
【唐】劉希夷
今年花落顏色改,明年花開復(fù)誰在?
已見松柏摧為薪,更聞桑田變成海。
古人無復(fù)洛城東,今人還對落花風(fēng)。
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。
詩人簡介:劉希夷 (約651年-約680年),唐朝詩人,為其舅宋之問所害,可謂是英年早逝。原有集,已失傳,代表作有《從軍行》《采?!贰?/span>春日行歌》《春女行》《搗衣篇》《代悲白頭翁》《洛川懷古》等,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這首《代悲白頭翁》,是為千古名篇。
作品賞析:《代悲白頭翁》作為一首七言古詩,其構(gòu)思精妙,用語新奇,格調(diào)清麗婉轉(zhuǎn),情調(diào)最是濃郁,曲盡其妙處,藝術(shù)性較高,具有開拓全新的意境,全詩多處運用對比的手法,大量的使用重疊語句,尤其是一唱三嘆,使詩讀來具有強大的穿透力,不愧為歷來傳世的名篇。
尤其是“年年歲歲花相似,歲歲年年人不同”更是為千古絕唱的佳句,其中之意蘊深遠,其中之境界高深,很是耐人尋味。
5、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
《春江花月夜》
【唐】張若虛
春江潮水連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
滟滟隨波千萬里,何處春江無月明!
江流宛轉(zhuǎn)繞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;
空里流霜不覺飛,汀上白沙看不見。
江天一色無纖塵,皎皎空中孤月輪。
江畔何人初見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
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
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見長江送流水。
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楓浦上不勝愁。
誰家今夜扁舟子?何處相思明月樓?
可憐樓上月徘徊,應(yīng)照離人妝鏡臺。
玉戶簾中卷不去,搗衣砧上拂還來。
此時相望不相聞,愿逐月華流照君。
鴻雁長飛光不度,魚龍潛躍水成文。
昨夜閑潭夢落花,可憐春半不還家。
江水流春去欲盡,江潭落月復(fù)西斜。
斜月沉沉藏海霧,碣石瀟湘無限路。
不知乘月幾人歸,落月?lián)u情滿江樹。
詩人簡介:張若虛,揚州人,與“詩狂”賀知章等四人并稱為“吳中四士”,我們只知道其文詞俊秀,曾任過兗州兵曹,僅留下《代答閨夢還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兩首作品。至于他生于何年?死亦何年?沒有具體的時間記載,我們只知道個大概,約生于670年左右?約在730年左右去世?不得而知。
張若虛現(xiàn)傳世作品僅有《代答閨夢還》 《春江花月夜》。《春江花月夜》被譽為唐詩開山之作,享有"一詞壓兩宋,孤篇蓋全唐"之名。
作品賞析:《春江花月夜》在唐乃至到元代,幾乎無人所重,但《春江花月夜》始終對唐朝繁榮的詩歌局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詩人把“情、景、理、聲”完美地交融在了這以“春、江、花、月、夜”為背景的“天地之間、萬物之間、時空之間、情感之間”,從而譜寫了一曲人世間的“神作”——《春江花月夜》。
經(jīng)歷了千年的歲月洗禮,張若虛的《春江花月夜》不是被世人推上了詩的神話之上,而是被“情”推上了詩的神話之上,被“情”成就了“千古中的千古,絕唱中的絕唱”……
6、王翰《涼州詞》
《涼州詞》
【唐】王翰
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飲琵琶馬上催。
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征戰(zhàn)幾人回?
詩人簡介:王翰生于公元687年,并州晉陽(今山西太原市)人,說到王翰,史料也并不多,但我們都知道,他生來家資富饒,作為富家公子,少年時就豪健恃才,不僅性格豪放,而且還倜儻不羈。性格決定命運,對于王翰來說,這樣的出生讓他有了毫無約束的性情,這樣的性情,以致于他后來的人生仕途并不順利。
據(jù)《唐才子傳》,王翰大概是在710年進士及第的,進士及第后,王翰在長達十年的時間并無擔任任何官職,一直居住在本鄉(xiāng)太原,每日以飲酒為事,也許還以寫詩作樂。
才華橫溢,家境富有的王翰,再加上有宰相張說的關(guān)照,他做人從不低調(diào),不僅“櫪多名馬,家有妓樂”,還常常“發(fā)言立意,自比王侯”。被排擠出朝廷之外,先后任汝州長史、仙州別駕、道州司馬。
大概就是在726年,未到道州的任上,王翰就卒于途中,結(jié)束了其充滿大志而又未能施展才華抱負的一生,一代詩才就此殞落。
作品賞析:王翰僅有14首,這首詩最為著名,被譽為“氣格俱勝,盛唐絕作”的佳品,把邊關(guān)將士們夜聞笳聲而觸動的思鄉(xiāng)之情寫的淋漓盡致。
7、崔郊《贈婢》
《贈婢》
【唐】崔郊
公子王孫逐后塵,綠珠垂淚滴羅巾。
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人。
詩人簡介:崔郊名不見經(jīng)傳,唐朝元和間的一個秀才,《全唐詩》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,他一生到底寫過多少詩,無人知曉,但流傳千古,也只有這一首詩,那就是《贈婢》。
作品賞析:崔郊作為一個名不見經(jīng)傳的窮困秀才,歷史上甚至沒有把他當成一個詩人,但不可置疑的是,他雖然一生存世的詩作僅有這一首,但就是這一首,便足以讓他成為千古,可以說他絕對是一個優(yōu)秀的詩人。
首先,我們先說說這首詩當年緣何成為詩壇佳話的。據(jù)說崔郊姑母有一個婢女,生的是姿容秀麗,是當?shù)爻雒拿琅?#xff0c;與崔郊這個窮酸秀才一來二去就相愛了,但崔郊的姑母由于家境的原因,至于是什么原因,不得而知,就把這個婢女賣給了當?shù)氐乃究沼陬E(Di),這于頔是何許人也?
于頔以門蔭補千牛,歷任司門員外郎、長安令、大理卿、陜虢觀察使,還當過唐朝憲宗時期的宰相,此人有政聲,凌上威下,驕橫不法,但卻善待士人,以市聲名,素來喜與詩僧皎然等唱酬,據(jù)說韓愈亦曾奉書求其援引。
崔郊姑母既然將其婢女賣給了于頔,可見不是為巴結(jié)權(quán)貴就是怕其驕橫不法??蓪τ诖藿家粋€窮酸秀才來說,愛上了一個美女,又能如何?只能是念念不忘,思慕無已了,就經(jīng)常在于府門外徘徊,好不容易趕上一個寒食節(jié),他終于算是與婢女有了“邂逅”,兩個有情人,情難禁口難開,百感交集,面對此情此景,崔郊就寫下了這首詩,不久這首詩就傳到了于頔那里,要知道,雖然丁頔驕橫不法,可是個愛詩之人,更是個善待士人,就把崔郊召來,不僅將婢女讓崔郊領(lǐng)去,還贈了萬貫錢財,成就了這段郎有情婢有意的美好姻緣,便傳為了詩壇佳話。
其次, 我們要說說這首詩到底妙在何處?詩中用了兩個典故,一個是關(guān)于綠珠的,一個是關(guān)于蕭郎的。
綠珠曾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寵妾,是古代著名的美女之一,為石崇殉情墜樓而死,歷來為文人墨客所贊頌,君不見作者在唐代十大被殺詩人一文中就有喬知之寫過《綠珠篇》。君不見杜牧在《金谷園》詩中也寫道“日暮東風(fēng)怨啼鳥,落花猶似墜樓人”?其中墜樓人就是指的綠珠。
蕭郎,原指梁武帝蕭衍,是一個風(fēng)流多才有名的南朝梁的建立者,后人引以為“愛戀的男子”;另一個就是漢代劉向《列仙傳》中的一個故事的男主角——蕭史,后人用"蕭史"借指情郎或佳偶,又稱"蕭郎"。
崔郊這首詞通過借用兩個典故中的人物,來喻他與婢女的愛情忠貞、癡情,也許這就是當時崔郊作為窮酸秀才無奈之下,想出用一首詩來說服丁頔的文人“手段”,不管如何,都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,真可謂是難能可貴。君不見“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人”的千古絕唱。
8、常建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
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
【唐】常建
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
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。
山光悅鳥性,潭影空人心。
萬籟此俱寂,但余鐘磬音。
詩人簡介:常建(708年-765年),唐代詩人,存詩57首,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這首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。
常建曾與王昌齡同榜進士,天寶中,曾任盱眙尉。常建由于長期仕途不得意,就過上了來往山水名勝的漫游生活,后來干脆就移家隱居在鄂渚一帶。
歷史上,把常建定義為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著名詩人,甚至在歷代唐詩選本中,都有常建的詩入選,《唐詩三百首》中有常建的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、《宿王昌齡隱處》二首。其中的“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”成為唐詩中的名句,廣為流傳,影響很大。
也有這樣的說法,說常建在唐朝文壇上,當時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李白,如唐丹陽進士殷王番的唐詩選本《河岳英靈集》中就把常建的作品置于卷首,位在李白、王維等人之前,還在詩序中對他大加稱贊。
當然了,這種說法只是當時世人對常建的一種贊譽,如果他能超越“詩仙”、“詩佛”,那還了得。
但常建的祖籍是哪里?一直是一個懸案。他的人生就是一個“謎”,再加上存世作品不多,他也就成了一個不被世人所傳頌的“冷門詩人”。
作品賞析:常建現(xiàn)存詩歌作品中,也只有《題破山寺后禪院》一詩較為著名,是唐代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,不過這首詩流傳下來版本卻也很多,但不管是哪一版本,其詩中的名句“曲徑通幽處,禪房花木深”是亙古不變的經(jīng)典,因其清韻自然的意境,也是歷來被世人最為稱贊的千古佳句。
9、王灣《次北固山下》
《次北固山下》
【唐】王灣
客路青山外, 行舟綠水前。
潮平兩岸闊, 風(fēng)正一帆懸。
海日生殘夜, 江春入舊年。
鄉(xiāng)書何處達?歸雁洛陽邊。
詩人簡介:王灣,生卒年不詳,是為唐代著名詩人,玄宗先天年間(約712年)進士及第,曾任滎陽縣主簿、洛陽尉。王灣遺作不多,現(xiàn)存詩10首,其中最出名的是《次北固山下》。
作品賞析:據(jù)說王灣這首詩中之句“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”當時就被宰相張悅極為欣賞,親書掛于政堂,成為文人學(xué)士作為學(xué)習(xí)的典范。
唐代末期的詩人鄭谷還說“何如海日生殘夜,一句能令萬古傳。”
王灣作為唐代著名的詩人,也許是詩作存世太少的緣故?還是另有原因,總而言之,他也成了一個被世人遺忘的“冷門詩人”。
《次北固山下》作為王灣最為著名的一首詩,其中“海日生殘夜,江春入舊年”可謂是氣象高遠,妙絕千古的佳句,倍受后世稱贊。
10、張志和《漁歌子》
《漁歌子》
【唐】張志和
西塞山前白鷺飛,桃花流水鱖魚肥。
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(fēng)細雨不須歸。
詩人簡介:唐代詩人張志和,可謂是真正的神童,三歲就能讀書,六歲做文章,十六歲明經(jīng)及第,先后任南浦縣尉等職,后有感于宦海風(fēng)波和人生無常,尤其是經(jīng)歷了喪母喪妻之痛,進而棄官隱居,浪跡江湖。
774年,42歲的張志和應(yīng)時任湖州刺史的顏真卿之邀,與顏真卿等東游平望驛時,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。
張志和原本是唐代最早填詞并有較大影響的詞人之一,尤其是其作品《漁父詞》不僅影響到中國的填詞歷史和后世詞人的風(fēng)格曲調(diào),尤其是吳越一帶的地方戲曲或多或少都受其影響,更是對海外漢詩人的影響甚大,直接開啟了日本填詞歷史的先河。
可就是這每一個著名的詩人、詞人,卻似乎被淹沒,不知是何緣故,世人皆知“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(fēng)細雨不須歸”,但鮮有人知道張志和。簡直是怪哉!怪哉!
作品賞析:這首張志和的詞《漁歌子》,被稱為是正體,詞中通過山、水、鳥、花、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(yōu)美環(huán)境,為主人公的出場做好了鋪墊,詞中尤其是“斜風(fēng)細雨”既是實寫景物,又另含深意,全詞可謂是將意境與山水進行了完美的結(jié)合,勾勒出一幅境高韻遠的圖畫來,是為佳作。
“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(fēng)細雨不須歸”,歷來為世人贊頌不絕,傳誦不絕。
這首詞的難怪可貴之處在于,作者通過寄情于景,顯現(xiàn)出了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純、淡泊、超逸的襟懷,不愧是一首千古流傳、膾炙人口的經(jīng)典詞作。
11、陳陶《隴西行四首》其二
《隴西行四首》其二
【唐】陳陶
誓掃匈奴不顧身,五千貂錦喪胡塵。
可憐無定河邊骨,猶是春閨夢里人!
詩人簡介:陳陶(約812-885 )唐代詩人,善天文歷象,尤工詩,多次參加科舉屢試不第,歸隱,有詩十卷,已散佚,后人輯有《陳嵩伯詩集》一卷。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這首《隴西行四首》其二。
作品欣賞:這是一首寫邊塞戰(zhàn)爭的詩,詩人通過寫了一個悲壯的激戰(zhàn)場面的殘酷現(xiàn)狀與少婦美夢的生活交替在一起,既把戰(zhàn)士忠勇敢戰(zhàn)的氣概和獻身精神抒寫的悲壯,又把妻子在夢境中盼歸的那種希望寫的絕望,其情凄楚,其景凄慘,其意深摯,品之讓人痛心,吟之讓人淚目,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。
12、曹松《己亥歲二首》其一
《己亥歲二首》其一
【唐】曹松
澤國江山入戰(zhàn)圖,生民何計樂樵蘇。
憑君莫話封侯事,一將功成萬骨枯。
詩人簡介:曹松作為晚唐詩人,可謂是一生與仕途緣分太淺,不滿現(xiàn)實的他卻又熱衷功名,多次參加科考,直到71歲才高中進士,與他同榜中王希羽、劉象、柯崇、鄭希顏等人皆是年逾古稀的老頭,故時稱"五老榜",倒不失為千古奇談。
據(jù)描述,他有點像呂洞賓,一輩子總是騎著毛驢,穿著破舊青布藍衫,為生計奔波,臉上總寫著憂患和疲憊,是一個一生都在讀書考試并吟詩作賦的窮秀才,終于在熬到71歲時高中進士,當了兩年官,先后任校書郎、秘書省正字,就與世長辭了。
曹松遺作有《曹夢征詩集》3卷,《全唐詩》錄其詩140首,他的詩歌之成就還是得到了世人的認可,其"風(fēng)格似賈島,工于煉字,意境深幽"。但他的“大名”到如今鮮有人知,可他一句詩大家都再熟悉不過,君不見“一將功成萬骨枯”?
作品賞析:《己亥歲二首》是曹松的一首組詩,這是其一。從標題就可以看出,這是以干支為題,是一首即紀實詩。詩人生逢亂世,他在詩中概況地寫出了戰(zhàn)爭對人民大眾造成的深重災(zāi)難和浩劫,表達了詩人對現(xiàn)實世界的批判態(tài)度。
這首詩的精髓就在于詩人以冷峻深邃的目光,洞穿了千百年來封建戰(zhàn)爭的實質(zhì),古代戰(zhàn)爭記軍功,以“殺人多”為標準,所以詩人對此進行了一針見血地諷喻和批判,君不見“一將功成萬骨枯”的詞苦聲酸。
13、金昌緒《春怨》
《春怨》
【唐】金昌緒
打起黃鶯兒,莫教枝上啼。
啼時驚妾夢,不得到遼西。
詩人簡介:金昌緒,唐代詩人,生卒年不詳,生平不詳,現(xiàn)僅存詩《春怨》一首。
作品欣賞:這首詩生動活潑,富有民歌特色。詩人以倒敘的寫作手法,把一個婦女對遠征丈夫的思念之情寫的頗有生活情趣,思念丈夫的那種不得歸的情感,只好用夢的方式去相會,卻怪黃鶯的啼鳴驚醒了自己的夢。
思夫之情無需說破,卻不言而喻,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、思索空間,是一首獨具特色的千古經(jīng)典佳作。
14、林升《題臨安邸》
《題臨安邸》
【宋】林升
山外青山樓外樓,西湖歌舞幾時休?
暖風(fēng)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
詩人簡介:林升(1123~1189)南宋詩人,生平事跡亦不詳,善詩文,主要作品有《題臨安邸》《長相思》,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這首《題臨安邸》。
作品欣賞:這是一首古代的“墻頭詩”,詩人通過描寫西湖之景來表達哀情,又通過無休止的歌舞來暗諷那些當政者的縱情聲色,昏聵腐朽,不僅表達了詩人對這些人的憤慨之情,更表達了詩人那種對國家命運擔憂的愛國情懷。
這首詩不愧是一首諷喻詩中的杰作,更是流芳后世的佳作。
15、葉紹翁《游園不值》
《游園不值》
【宋】葉紹翁
應(yīng)憐屐齒印蒼苔,小扣柴扉久不開。
春色滿園關(guān)不住,一枝紅杏出墻來。
詩人簡介:葉紹翁(公元1194年~公元1269年) 南宋中期詩人,著有《四朝聞見錄》,詩集有《靖逸小稿》、《靖逸小稿補遺》,屬于江湖詩派,尤擅七絕,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這首《游園不值》。
作品欣賞:這是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之作,此詩從有所期待到失望遺憾,再從失望之中到意外驚喜,寫得既在情理之中,又在情理之外,全詩飽含哲理,形象生動,尤其是“春色滿園關(guān)不住,一枝紅杏出墻來”更是膾炙人口。
16、宋祁《玉樓春·春景》
《玉樓春·春景》
【宋】宋祁
東城漸覺風(fēng)光好,縠皺波紋迎客棹。
綠楊煙外曉寒輕,紅杏枝頭春意鬧。
浮生長恨歡娛少, 肯愛千金輕一笑。
為君持酒勸斜陽,且向花間留晚照。
詩人簡介:宋祁(公元998年-公元1061年)是北宋官員、著名文學(xué)家、史學(xué)家、詞人,與其兄宋庠時稱"二宋",就是因為這首《玉樓春》詞,世稱"紅杏尚書",主要作品有《新唐書》《玉樓春》《蝶戀花·情景》等。
作品欣賞:宋祁可謂是因此詞譽滿天下,其詞中之句“紅杏枝頭春意鬧”堪為經(jīng)典,他也因此而獲得“紅杏尚書”的美譽。詞人通過贊頌春光的生機勃勃,表達了詞人勸人珍惜現(xiàn)在,懂得及時行樂的情趣,把對美好時光的留戀之情,把對美好人生的珍惜之感抒寫的淋漓盡致,韻味十足。
17、黃巢《賦菊》
賦菊
唐·黃巢
待到秋來九月八,我花開后百花殺。
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。
颯颯西風(fēng)滿院栽,蕊寒香冷蝶難來。
他年我若為青帝,報與桃花一處開。
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:“莫言馬上得天下,自古英雄皆解詩。”古往今來,確有不少能“解詩”的英雄,唐末農(nóng)民起義領(lǐng)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。
18、趙艷雪《和查為仁悼亡詩/悼金夫人》
和查為仁悼亡詩/悼金夫人
清·趙艷雪
逝水韶華去莫留,漫傷林下失風(fēng)流。
美人自古如名將,不許人間見白頭。
這首詩的后兩句,很多人都耳熟能詳,但作者是誰,知道的還真不多。
據(jù)乾隆年間《天津縣志》卷七《園亭》的記載,天津浣花村旁有個小樓,鄉(xiāng)人俗稱其為佟家樓。實際上,這座樓是一個叫佟鋐的人為他愛妾趙艷雪所建,本名艷雪樓。
趙艷雪是位才貌雙全的佳人,佟鋐的好友查為仁的妻子亡故時,查為仁為此作了《悼亡姬》,大家紛紛和詩,趙艷雪也題下了這一首詩。
在詩中,趙艷雪將時間比作流水,百川東流不復(fù)回,時間一去誰能留?
有著林下風(fēng)致的金夫人已然逝去,這些吊唁的文人,為了寫一首唱和之詩,強作哀愁之色,簡直毫無雅士風(fēng)流可言。
自古以來,美人就如同名將一樣,總是難以白頭善終。
這句詩如何理解見仁見智,個人的觀點是,世人多愛青春美貌,若美人老去,那曾經(jīng)的光輝在他們的眼中便一日日地消散了。
正如名將一般,大多都是“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”。馬革裹尸的悲壯或許是他們生命最好的結(jié)局,若載譽歸來、功高震主,難免死于蠅營狗茍的算計之中。
美人在容色最盛時逝去,留在人們心中便是最美的樣子。若容顏的衰老一直在人們的注視中,那曾經(jīng)的美貌反而會被人遺忘。
現(xiàn)在不也是如此嗎?雖然很多人都說那是畸形病態(tài)的審美,但從漢武帝的寵妃說出“色衰而愛弛”,到如今對女明星外貌的苛刻,這樣的畸形審美一脈相承,從未消失。
19、許渾《咸陽城東樓》
《咸陽城東樓》
【唐】 許渾
一上高樓萬里愁,蒹葭楊柳似汀洲。
溪云初起日沉閣,山雨欲來風(fēng)滿樓。
鳥下綠蕪秦苑夕,蟬鳴黃葉漢宮秋。
行人莫問當年事,故國東來渭水流。
登高懷愁,自古有之,不只是高人志士,常人亦如此。如《詩經(jīng)·魏風(fēng)·陟岵》“陟彼岵兮,瞻望父兮”,“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”,“陟彼岡兮,瞻彼兄兮”,一切懷念,都自懷念父母親人開始,然后才有懷念家鄉(xiāng)、故國、英雄、歷史等等,等等。隨著人生和社會文化的積累,人們又增加了展望未來的情懷。
20、唐珙《題龍陽縣青草湖》
題龍陽縣青草湖
【元】 唐珙
西風(fēng)吹老洞庭波,一夜湘君白發(fā)多。
醉后不知天在水,滿船清夢壓星河。
全詩筆調(diào)十分地輕靈,寫景記夢,虛實相間。構(gòu)思之新穎獨特,詩境之縹緲奇幻,被后人誤為唐詩的上乘之作。此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,筆調(diào)輕靈,無一筆粘著,是這首詩在藝術(shù)上的主要特色。詩人著意于真情實感的表現(xiàn)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,因而寫來不拘一格,超塵拔俗。無論寫景敘夢,都有虛有實,惝恍迷離,詩境之縹緲奇幻,構(gòu)思之新穎獨特,為前人詩作所少見。
在《全唐詩》第772卷的第五篇,收錄的這首唐詩名稱是《題龍陽縣青草湖》,作者是唐溫如,一位非著名的詩人。正因為他是非著名詩人,所以《全唐詩》將作者唐溫如列入所謂“無考”(沒有證明材料,無法考證之意)之列的詩人。
如此浪漫帶點傷感的詩,極富唐詩的韻味,以至于在清朝康熙年間,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組織編纂《全唐詩》的時候,就把這首詩收錄進去,放在第772卷里,鬧了一個大大的烏龍。
21、僧志南《絕句》
絕句
僧*志南
古木陰中系短篷,杖藜扶我過橋東。
沾衣欲濕杏花雨,吹面不寒楊柳風(fēng)。
志南和尚,僅有三首詩傳世,但他在南宋文壇絕對占有一席之地,只是因為他的一首絕句。
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名詩。詩僧志南亦因這首描寫二月春景的詩而名留千古。宋姜夔《白石道人詩說》:“詩有四種高妙:一曰理高妙,二曰意高妙,三曰想高妙,四曰自然高妙。礙而實通,曰理高妙;出自意外,曰意高妙;寫出幽微,如清潭見底,曰想高妙;非奇非怪,剝落文采,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,曰自然高妙。”此詩不說理,也不說禪,卻極有禪趣,可謂是自然高妙!
22、高鼎《村居》
村居
【清】高鼎
草長鶯飛二月天,拂堤楊柳醉春煙。
兒童散學(xué)歸來早,忙趁東風(fēng)放紙鳶。
高鼎,清代后期詩人,生活在鴉片戰(zhàn)爭之后,其人無甚事跡,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,一般人提到他,只是因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有關(guān)放風(fēng)箏的《村居》詩。
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(nóng)村親眼看到的景象,詩人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,色彩繽紛的“樂春圖”。全詩充滿了生活情趣,詩情畫意。詩人采用了動靜結(jié)合的手法,將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展露無遺。本詩落筆明朗,用詞洗練。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,字里行間透出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。
23、王籍《入若耶溪》
入若耶溪
【梁】王籍
艅艎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。
陰霞生遠岫,陽景逐回流。
蟬噪林逾靜,鳥鳴山更幽。
此地動歸念,長年悲倦游。
王籍,南朝梁詩人。因其《入若耶溪》一詩,而享譽王籍詩史。
這首詩寫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見所聞,并蘊含長久長久羈留他鄉(xiāng)的思歸之念。全詩因景啟情而抒懷,十分自然和諧。此詩文辭清婉,音律諧美,創(chuàng)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(shù)境界。其中“陰霞生遠岫,陽景逐回流。蟬噪林逾靜,鳥鳴山更幽”兩句被稱為“文外獨絕”,千古流傳。
24、陸凱《贈范曄詩》
贈范曄詩
【南北朝*北魏】陸凱
折花逢驛使,寄與隴頭人。
江南無所有,聊贈一枝春。
陸凱,南北朝時期北魏人。只有一首詩傳世。
古今吟詠嶺梅詩詞不下千章,最早的是這首《贈范曄》。這首詩寥寥20字,簡樸中道出了真摯的友情,平淡中顯出了高雅的意境。“一枝春”作為梅花的象征,向人們預(yù)示著美好的春天即將來臨,祝愿人們的美好祈望定能實現(xiàn)。
25、杜秋娘《金縷衣》
金縷衣
【唐】杜秋娘
勸君莫惜金縷衣,勸君惜取少年時。
花開堪折直須折,莫待無花空折枝。
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。據(jù)說元和時鎮(zhèn)海節(jié)度使李锜酷愛此詞,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(見杜牧《杜秋娘詩》及自注)。歌詞的作者已不可考。有的唐詩選本徑題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,是不確切的。
此詩含意很單純,可以用“莫負好時光!”這句話來概括。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復(fù)那單一的意思“莫負好時光!”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,重復(fù)而不單調(diào),回環(huán)而有緩急,形成優(yōu)美的旋律。
26、胡令能《小兒垂釣》
小兒垂釣
【唐】胡令能
蓬頭稚子學(xué)垂綸,側(cè)坐莓苔草映身。
路人借問遙招手,怕得魚驚不應(yīng)人。
《小兒垂釣》這首詩講述的是作者胡令能有天到一處村莊訪友,因為人生地不熟所以迷路了,看見池塘邊釣魚兒童向其問路的故事。
這首詩中短短四句,沒有華麗的辭藻,也沒有刻意去描寫,一切都很簡單通俗,寥寥數(shù)語便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圖畫。特別是把初學(xué)垂釣的兒童刻畫的非常到位,專注認真、天真活潑、聰明伶俐的特點都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,怪不得后人在《唐人絕句精華》中評價此詩:此寫兒童情態(tài)亦自生動。
就是這樣一首千古名篇,竟然出自一個平平凡凡的修鍋匠手中,真是英雄不問出處,腹有詩書能當師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