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2o網(wǎng)站建設(shè)最好公司seo研究中心qq群
1.1 常見的鎖策略
-
預測鎖衝突概率
-
樂觀鎖:加鎖的時候,假設(shè)出現(xiàn)鎖衝突的概率不大。圍繞加鎖做的工作會更少。
-
悲觀鎖:加鎖的時候,假設(shè)鎖出現(xiàn)衝突的概率很大。圍繞加鎖做的工作會更多。
-
synchronized “自適應(yīng)” 初始是樂觀的。鎖衝突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轉(zhuǎn)變爲悲觀的。
-
加鎖開銷(時間開銷)
-
重量級鎖
-
輕量級鎖
-
掛起等待鎖:悲觀鎖/重量級鎖的一種典型實現(xiàn)。讓出cpu資源,過一段時間通過其他途徑得知,再伺機而動。
-
自旋鎖:樂觀鎖/輕量級鎖的一種典型實現(xiàn)。忙等,等待過程中不釋放cpu資源,反復檢測鎖是否被釋放。一旦釋放立即有機會獲取到鎖。
-
公平鎖:先來後到
-
非公平鎖:synchronized ,剩下的都公平競爭
-
可重入鎖 1)記錄當前是哪個綫程使用這個鎖 2)在加鎖是判定,申請當時鎖的綫程是否就是鎖的持有者綫程 3)計數(shù)器,記錄加鎖次數(shù),從而確定何時真正釋放鎖
-
不可重入鎖
-
死鎖問題:針對一把鎖連續(xù)兩次加鎖就可能出現(xiàn)死鎖,可以把鎖設(shè)置成“可重入鎖”
-
讀寫鎖
-
synchronized并非是讀寫鎖
-
把加鎖操作分爲“讀加鎖”和”寫加鎖“,提供了兩種加鎖api,解鎖的api相同。
-
如果,多個線程,同時讀這個變量,沒有線程安全問題。但是,一個線程讀/一個線程寫或者兩個線程都寫就會產(chǎn)生問題,
-
如果兩個線程,都是按照讀方式加鎖,此時不會產(chǎn)生鎖沖突。如果兩個線程,都是加寫鎖,此時會產(chǎn)生鎖沖突。如果一個線程讀鎖,一個是寫鎖,也會產(chǎn)生鎖沖突。
-
系統(tǒng)內(nèi)置鎖,可重入讀寫鎖ReentrantReadWriteLock。內(nèi)部類ReentrantReadwriteLock.ReadLock/ReentrantReadWriteLock.WriteLock。lock/unlock方法。
1.2 synchronized原理
-
樂觀悲觀自適應(yīng)
-
重量輕量,自適應(yīng)
-
自旋掛起等待,自適應(yīng)
-
非公平鎖
-
可重入鎖
-
不是讀寫鎖
-
鎖升級:剛開始使用synchronized加鎖,首先鎖會處于“偏向鎖”狀態(tài)。遇到線程之間的鎖競爭,升級到“輕量級鎖“。進一步的統(tǒng)計競爭出現(xiàn)的頻次,達到一定程度之后,升級到“重量級鎖”。
-
synchronized加鎖的時候,會經(jīng)歷無鎖=>偏向鎖=>輕量級鎖=>重量級鎖。出現(xiàn)競爭/競爭激烈。鎖升級對當前jvm來説不可逆。
-
偏向鎖不是真鎖,只是做個標記,比較輕量高效。
-
鎖消除。(編譯器優(yōu)化策略)
-
鎖粗化。(編譯器優(yōu)化策略)。鎖的粒度。synchronized{}裏代碼越多,粒度越粗。把多個”細粒度“的鎖合并成”粗粒度“的鎖。
1.3 CAS
-
compare and swap
-
比較內(nèi)存和cpu寄存器中的內(nèi)容.如果發(fā)現(xiàn)相同,就進行交換(交換的是內(nèi)存和另一個寄存器的內(nèi)容)
-
比較內(nèi)存和寄存器1中的值,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,就無事發(fā)生。如果相等,就交換內(nèi)存和寄存器2的值
-
此處一般只是關(guān)心,內(nèi)存交換后的內(nèi)容。不關(guān)心寄存器2交換后的內(nèi)容。相當於”賦值“
-
一個cpu指令就能完成??梢詫憽睙o鎖化編程“。
-
使用場景:
-
基於CAS實現(xiàn)”原子類“。對int/long等類型進行封裝,從而可以原子地完成++等操作。標準庫裏也有。
package thread; ? import java.util.concurrent.atomic.AtomicInteger; ? public class Demo34 {//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= 0;private static AtomicInteger count = new AtomicInteger(0); ?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{Thread t1 = new Thread(() -> {for (int i = 0; i < 50000; i++) {count.getAndIncrement(); ?// count++ // ? ? ? ? ? ? ? count.incrementAndGet(); // ++count // ? ? ? ? ? ? ? count.getAndDecrement(); // count-- // ? ? ? ? ? ? ? count.decrementAndGet(); // --count // ? ? ? ? ? ? ? count.getAndAdd(10); ? ? ? // count+= 10}});Thread t2 = new Thread(() -> {for (int i = 0; i < 50000; i++) {// count++;count.getAndIncrement();}});t1.start();t2.start();t1.join();t2.join(); ?// 通過 count.get() 拿到原子類內(nèi)部持有的真實數(shù)據(jù).System.out.println("count = " + count.get());} }
-